衛教天地

|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、內科 小教室 |

▶ 藥物性食道炎|胃腸肝膽

 

面對疾病,醫師最常做的醫療處置便是開立「口服型」藥物做治療,若服藥後,有突發性吞嚥疼痛或胸痛,就要小心可能是藥物性食道炎。

 

  • 什麼是「藥物性食道炎」

服用藥物時,吞嚥過程中若沒有配合足夠的水分,或吞藥後立刻做平躺的姿勢,就容易讓藥物黏著於食道造成「不完全吞入」,使食道粘膜灼傷與發炎,此即為藥物性食道炎。藥物若不慎附著於食道黏膜,輕微者「食道潰瘍」,嚴重者「食道穿孔」、「縱隔腔發炎」,一旦進展到嚴重的程度,恐有致命的風險。

 

  • 容易產生「藥物性食道炎」的藥物

常見易產生藥物性食道炎的口服藥物,例如治療青春痘的「四環黴素」、治療心血管疾病的「阿斯匹靈(含水楊酸)」、治療女性因生理期導致貧血的「鐵劑」等等。

 

尤其,治療「青春痘」的藥物,除了其成份偏酸性外 ( 如:抗生素、消炎止痛藥 ),又因慣以「膠囊的形式」做口服,比起其他形式的藥物,更容易「黏著」在食道黏膜上,待膠囊外殼溶解,內含的酸性物質便會釋出,灼傷食道黏膜導致藥物性食道炎。事實上,若藥物滯留於食道中,「任何藥物」還是有可能產生藥物性食道炎。

 

  • 「藥物性食道炎」該如何治療

由醫師評估診斷為藥物性食道炎後,需暫時停用讓食道灼蝕的藥物,再配合胃乳治療;期間的飲食儘量以「溫和軟質」的食物為主並「多喝水」,通常就能有不錯的預後效果,一般需3至7日,食道便會恢復健康。

 

  • 「緊急胃鏡」介入的時機點

若以上述方式治療仍未見改善,且胸悶、疼痛的症狀持續甚至加劇,連喝水都吞嚥困難,就要小心可能是「食道溶蝕」產生的「食道穿孔」併發症,此時會建議進行「緊急胃鏡檢查」評估病情與介入治療,避免「食道穿孔」,甚至「縱隔腔感染」的高死亡率併發症。

 

以口服藥物治療疾病時,務必養成良好的服用習慣,如配合足量的水分,服用後不立刻平躺;若食道有所疼痛,請適時就醫,以減少藥物性食道炎的發生,避免日後致命的併發症。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|All rights reserved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
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