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天地

|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、內科 小教室 |

▶ 胃部瘜肉知多少|胃腸肝膽

 

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日益抬頭,相信不少民眾對於切除「大腸瘜肉」是為了預防「大腸癌」的發生並不感到陌生;然而,相對於大腸瘜肉,民眾在做胃鏡檢查時所發現的「胃瘜肉」,卻多數一知半解,本篇主要闡述當「胃部」長瘜肉時,應如何追蹤與做醫療處置。

 

  • 什麼是「胃瘜肉」

胃瘜肉是指胃黏膜組織上皮異常增生,所造成胃內部表面異常隆起之構造組織,其最常見的三種型態分別為「基底腺體型瘜肉」、「增生型瘜肉」與「腺瘤型瘜肉」。

 

  • 何種胃瘜肉是胃癌的高風險類型

「基底腺體型瘜肉」與「增生型瘜肉」約佔胃部瘜肉發生率80-90%,其癌變的機率不高,通常與胃部慢性發炎、幽門桿菌感染、曾接受胃部手術切除有關。

 

至於「腺瘤型瘜肉」就需謹慎小心,雖然「腺瘤型瘜肉」只佔胃瘜肉的比例不到10%,卻是相對造成日後癌變的高風險瘜肉,其與受幽門桿菌感染或家族遺傳性有著高程度的關聯。

 

  • 不同胃瘜肉類型的醫療處置建議

對於「基底腺體型瘜肉」及「增生型瘜肉」而言,若瘜肉大小在「0.5公分」以下,一般可先做保守觀察;若大小介於「0.5-1公分」,直接以內視鏡手術切除或做「密切」追蹤皆可;然而,瘜肉大小已「超過1公分」,或其表面合併不規則形狀、位置長在胃竇部、有造成胃出血傾向,因少數案例仍有合併惡性腫瘤的可能,建議切除之。

 

至於「腺瘤型瘜肉」,因為本身就有癌變的可能,通常視為「胃癌的前身」,依照目前歐美各國消化內視鏡協會的指引標準,一律建議直接切除,並依照病理化驗結果來判斷瘜肉分化不良的程度,再於2-3年後安排胃鏡檢查做後續追蹤。

 

  • 發現胃瘜肉與額外做大腸鏡檢查的判斷

當胃瘜肉切除時,再做病理化驗後,判讀結果為「腺瘤型瘜肉」,大腸也有瘜肉的風險會較一般患者高,此時會建議再做大腸鏡檢查,若本身又屬「多發性(3-5顆以上)」腺瘤型瘜肉,因為很可能與「遺傳性」瘜肉疾病症候群有關,更建議安排大腸鏡檢查;相對的,若只是偶發的「基底腺體型瘜肉」、「增生型瘜肉」,多數患者的大腸瘜肉好發率不高,通常不需特別安排大腸鏡檢查。

 

不同胃瘜肉狀況,會有相對應的醫療處置與觀察追蹤方式,除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健康生活模式外,積極處理風險類型較高的胃瘜肉,將能減少未來發生胃癌的機率。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|All rights reserved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
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