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天地

|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、內科 小教室 |

▶ 需定期追蹤的B型肝炎|胃腸肝膽

 

B型肝炎是台灣人最常見的肝臟病因,出生於民國「74年以前」的民眾,因為未全面接種 B型肝炎疫苗,導致約有 15% 的民眾是帶原者,而民國「74年以後」出生的民眾,即使全面接種 B型肝炎疫苗,仍約有 1% 的民眾是帶原者。帶原 B型肝炎病毒不僅是「猛爆性肝炎」與「肝硬化」最大的危險因子,更是「肝癌」常見的致因,本篇淺談「 B型肝炎帶原者」,應如何定期追蹤與適當的治療介入時機點為何。

 

首先, 為何 B型肝炎帶原者可能需「終其一生」定期追蹤?因爲以目前醫學極限,人體一旦感染 B型肝炎病毒,即使以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仍無法根除。醫療上「根除 」的定義是指體內驗不到「血清病毒濃度」且產生「表面抗體 ( AntiHBs )」,也就是人體具有「免疫力」。很遺憾的,現有六種的「口服抗病毒藥物」,都只能消滅血液中病毒的 DNA 濃度,雖能讓肝臟發炎改善,卻無法根除與肝臟細胞融合的病毒 ( 肝臟受感染後即可能終身帶原 )。

 

B型肝炎帶原者若放任體內病毒不顧,一開始便提到,日後是很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,因此帶原者的「定期追蹤」就顯得格外重要。一般建議帶原患者應「每 3 個月」定期抽血檢驗「肝發炎指標 ( 如 GOT / GPT )」,並「 每 6 個月」定期追蹤「肝癌指標 ( 甲型胎兒蛋白-AFP )」且進行「腹部超音波」 檢查偵測「肝臟病變」。

 

當然,追蹤的漫長歲月中,若身體出現徵兆,適時的口服藥物治療也很重要, 即使藥物只能讓肝臟發炎改善,對帶原者本身仍有極大的幫助。「口服抗病毒藥物」介入的時機,通常在發現「肝臟持續發炎、黃疸、肝衰竭 ( 腹水、凝血功能下降 )」等現象時便需服用,目的在減少血清的病毒量,緩解肝臟發炎的情形。口服藥物的療程平均「約三年」,視狀況可能更久,治療的重點在「規律」服用,否則恐造成病毒基因型突變而導致藥物失效。

 

肝臟是沈默的器官,藉由定期的抽血追蹤肝臟相關數值、腹部超音波偵測早期肝臟病變,與必要時以藥物抑制病毒量,能讓 B型肝炎帶原者的肝臟處於穩定的狀態,若不幸有「肝硬化、肝腫瘤」跡象時 ,也能於第一時間及早介入處理,避免難以挽回的憾事發生。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|All rights reserved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
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