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天地

|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、內科 小教室 |

▶ 大腸鏡檢查的8個時機|胃腸肝膽

 

「大腸癌」是國人心中的痛,根據國健署統計,不論男女,大腸癌一直都是國內前三名的癌症發生率與死因。「超過八成」的大腸癌在早期階段完全沒有症狀,等到症狀出現時,往往已進入癌症後期 ( 第三、四期 ),只能以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控制,且治癒率不佳。

 

一般大腸癌的致因,主要是腸道內的瘜肉癌變所導致,其演化分成三個階段:初期僅是大腸內產生「瘜肉」,之後瘜肉分化為「腺瘤」,最後變異成「癌腫瘤」。

 

大腸內產生瘜肉的初期階段,若及早檢查發現與切除之 ( 也包含腺瘤 ),能達成預防大腸癌的效果;若不幸變異成癌腫瘤,如能於腫瘤早期階段切除並治療,其治癒率也能達九成以上。一般建議民眾最好於八個時機進行大腸鏡檢查:

 

  • 糞便潛血檢查數值40以上

針對50-74歲國民,健保每兩年提供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定量檢測。糞便潛血「正常值」一般低於40。若潛血反應數值為40-100,則「建議」做大腸鏡檢查;若數值超過100,則「強烈建議」做大腸鏡檢查。研究指出,潛血反應數值100以上的患者,幾乎100%會有大腸瘜肉、腺瘤或大腸癌。( 註:糞便潛血檢查雖不具侵入性,但偵測率只有8成,也就是約2成病人可能有大腸瘜肉,數值卻是正常的結果)

 

  •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

若有「1位一等親」或「2位二等親」家屬,曾有過「早發性瘜肉」、「腺瘤」或「大腸癌腫瘤」病史,建議提早做大腸鏡檢查。一般建議大腸鏡檢查的年紀,提前至親屬被確診年紀的前10年及早進行(例如爸爸45歲罹患大腸癌,女兒可提前至35歲進行大腸癌預防性篩檢)

 

  • 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

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,男性患者會建議先做胃鏡檢查,女性患者則要「多加上」婦科檢查,以上檢查後,若依然無法找出出血原因,就需做大腸鏡檢查。

 

  • 有腸道發炎性疾病

若有發炎性腸道疾病,如「克隆氏症」或「潰瘍性腸炎」患者,皆屬大腸癌高風險族群,需「每年」進行大腸鏡檢查。

 

  • 本身有大腸腺瘤病史

曾接受大腸鏡檢查有過瘜肉切除經驗,且曾確診為大腸腺瘤的患者,依照腺瘤分化程度的不同,需要複檢的年限不等。若為「絨毛狀腺瘤」或「高度分化不良腺瘤」,「每半年至一年」需做大腸鏡檢查追蹤;若為「低度或中度分化不良腺瘤」,則建議「每三至五年」進行大腸鏡檢查追蹤。

 

  • 抽血腫瘤指標過高

「癌胚抗原(CEA)」是抽血化驗大腸癌的重要指標,其指標的升高有許多可能性,當不明原因抽血腫瘤指標過高時,也會建議做大腸鏡檢查。

 

  • 腸道不適經治療後未見改善

若有腹脹、腹痛、排便習慣改變、解便不完全感覺或血便等腸道症狀患者,經藥物治療後仍未見明顯改善,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以釐清病因。

 

  • 年紀50歲以上

不論是何種惡性腫瘤 ( 癌症 ),「高歲數」本身就是高危險因素。若年滿50歲民眾,過去從未進行任何形式的大腸癌篩檢,一般還是建議趁早做大腸鏡檢查。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|All rights reserved

© 2024 醫憲診所 - 胃腸肝膽科、內科
All rights reserved